2009年5月30日星期六

犀牛的进化图

尤因它兽

雷兽
  犀类是哺乳动物奇蹄目中的一类,所有的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在第三纪时已经在全球广泛地分布。最古老的犀牛化石是在始新世(距今5500-3600万年前)早期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作为犀牛的祖先与现代貘类的大小差不多,祖先的森林犀牛在欧洲曾广泛存在过,个体很小而且会奔跑。
 


巨犀
  大型的犀牛在渐新世(约距今3600-2500万年前)出现,其中之一就是最大陆生动物——巨犀,它体格健壮、高大,不仅腿长,而且颈也相对要长一些,体长约8米之多,身高达5米。在哺乳动物进化的历史上,曾以“巨人”的姿态独占一时,但辉煌的时光毕竟太短暂了。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渐新世早期,至中新世初期就已经全部灭绝了,持续了约3300多万年的历史。其中,现生亚洲的苏门达腊犀牛的祖先就是在那时出现的。


大唇犀
  中新世(距今2500-1200万年前)的后期,出现了单角犀牛的祖先,其后到了上新世后期(约300万年前)才有双角犀牛出现。目前,单角犀牛仅存爪哇犀牛和印度犀牛,均分布在亚洲;而双角犀牛有苏门达腊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现生的犀牛共是4属5种。在中新世以后出现的犀牛个体的大小与现代犀牛相接近。其中有下唇比上唇略大些的大唇犀,下颌有两颗大牙向前伸出,生活在沼泽地带,以水中的植物为食。
板齿犀

披毛犀
  另一类是以生活在第四纪的板齿犀、披毛犀为代表。板齿犀个体巨大,有5米长,身披厚甲,在额部生有大角,约2米长,牙齿的齿冠高,呈方柱状,草地上生活,在我国华北的更新世及欧洲等地曾有板齿犀生活;而披毛犀和猛犸象相似,巨大的身体及长着粗毛的厚皮可以抵御寒冷,长鼻上有一对巨角,前面一支最长可达1米,生活在寒冷地带。虽然这两种犀类较为特殊,但先后在不同的时期都已经灭绝了。
  白犀牛
黑犀牛
犀牛的进化
  在犀类的后代中,现仅残存有犀牛科的4属5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特别是分布在亚洲的犀牛,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亚洲的犀牛有单角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两只角、全身长毛的苏门答腊犀牛,其中最原始的苏门答腊犀牛。而印度犀牛是犀牛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爪哇犀牛要比印度犀牛小。因为它们的角可作为珍贵的中药材,因此被大量滥杀,数目正在日渐减少,尤其是属于祖先型的苏门答腊犀牛,几乎已完全见不到踪迹了。而分布在非洲的有白犀牛和黑犀牛两种,它们都是双角,白犀牛体型比黑犀牛大,白犀牛是现有犀牛中最进化的一种,在草原上由3-4头组成家庭族群,以草为主食,据说幼犀在食草之前的一段时期内,以吃父母的粪便来维持生计。黑犀牛喜欢居住在灌木丛中,单独生活,以小树枝及树叶为生。由于白犀牛和黑犀牛都喜欢吃草,所以它们的嘴的形态和马一样已变得十分扁平。

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对犀牛角的鉴别

鉴别犀牛角属于屠龙之术。学而无用武之地,现在全世界所有的犀牛角贸易都已经被禁止了,任何犀牛角的买卖都是非法的。一些合法的中药里面用的犀牛角,都是用角蛋白配制的人造犀角。因此劝你不要学习这种技术,还有,说犀牛角能够降低酒精含量也是无稽之谈。从化学的角度讲,犀牛角是由致密的角蛋白组成的,通俗的说,犀牛角和指甲、头发没有本质区别,完全不具有吸附酒精、与酒精反应或者催化酒精发生反应的能力。因此说酒经过犀牛角处理会降低究竟含量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至于酒的口感变化,很有可能是孳生在犀牛角里的犀牛的鼻屎融解在酒里造成的。
在整个中东和远东地区,用犀牛角治病由来已久,它被人们誉为“灵丹妙药”。犀牛角被研磨成粉末后,具有治疗阳萎的功效,可以壮阳。还说可治疗呕吐、水痘等多种疾病。在中东,犀牛角是青年小伙子传统 的自卫、御敌武器和随身装饰品。据称,一把精制牛角匕首,竟价值一万二千美元。正因为此,犀牛在近百年来曾遭受大规模捕杀,有些品种几近绝迹。据说,爪哇犀只剩下100只了。生物学家曾大声疾呼,保护这珍贵的动物资源;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也规定:捕杀犀牛是犯法的。这样作正是为了更多地繁殖犀牛,让犀牛为人类服务。







被盗猎者砍去角而死的犀牛

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神奇的犀牛定律

犀牛并非一种特别聪敏的动物。它是世上最后一种来自史前时代、全身覆盖着装甲车外壳般沉重表皮的四足动物。如果按照进化论和自然选择过程,它本该属于被淘汰的那种。然而现在它却依然存在。是什么原因呢?这要得益于犀牛“一根筋”的思维模式。只要它察觉到一个目标,就会立即做出一个反应———向前冲。这时,它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次冲锋,只有当目标被打倒或者从它眼前消失时,这次冲锋才宣告结束。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犀牛定律”。 犀牛定律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著名政治家邱吉尔有一篇“坚持不懈,直到成功”的精彩演讲,形象地阐述了“犀牛定律”。虽然他的目标并不是始终如一———甚至会有一些错误的目标,但是在他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根筋”的态度总是始终如一。《圣经》中《出埃及记》所描述的摩西的故事也是该定律的验证,而在关于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和波斯帝国灭亡的记载中,以及凯撒大帝征服高卢的史诗般的描述中,“犀牛定律”更是频频可见。 这个定律还能适用到以创新活动和竞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领域。当一个企业家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目标时,他应该立即抛开脑海中所有其他的顾虑,积极调动起一切资源,全力以赴地向那个目标发起冲锋,直到目标被牢牢把握,产生出理想中的效益。 营销界著名的“把斧子卖给布什总统”案例,就说明了“犀牛定律”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将斧子成功卖给布什的乔治·赫伯特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信心。 乔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现在该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由此可见,“犀牛定律”的价值在重大时刻尤其能够得以彰显,特别是在应对中外同业的市场竞争中,该定律更能体现出一家机构、一个组织、一个人的实际执行能力。只要方向是对的,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向这个目标发起冲锋,直到目标达成。

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非洲白犀牛的特征

白犀(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又名白犀牛、方吻犀,是现存五种犀牛中个头最大的,体形仅次于大象,共有两个亚种。其中北方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中部的乌干达尼罗河上游,目前極度濒临灭绝。南方亚种主要分布于南非,种群情况较好,約有11,600頭,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犀牛。
白犀的名字一直以来是一个误解,事实上白犀的身体颜色与黑犀没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比较大的体型,和宽大的嘴唇。

外表特徵
白犀的身體和頭都很大,脖子較短,胸寬。成年白犀的肩高150-185釐米,身長3.35-4.2米,體重在1800-3000公斤之間,最高紀錄可達3600公斤,因此白犀有“犀牛王”之称。白犀的鼻梁上长着两只奇特的角,前角长而向后弯,一般长度在80—100釐米之间,最长纪录超过150釐米,后角长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下。白犀的背有一個突起,以支撐其龐大的身軀,每條腿都有三個腳趾,顔色為黃褐色或淺灰色。只有耳廓邊緣和尾巴上長有少量毛。
白犀的耳朵可以自由轉動,可以聽到許多聲音,不過它們更依賴于發達的嗅覺,其嗅覺系統比整個大腦的容積還要大。

習性
白犀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主要以草為食。一天中一半時間用於進食,三分之一的時間休息,剩下的時間則做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犀牛一樣,它們也喜歡呆在泥漿中,以降低身體的溫度。

在泥漿地裏的白犀
白犀以群居爲主,它們會組成最多可達14頭犀牛的群體,其中主要是母犀牛,未成年的公白犀會聚集在一起,跟著一頭成年母白犀生活,公白犀則基本是獨居,以糞便和尿液劃分領域。只在交配的時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白犀會一起生活2-3天甚至幾周。

繁殖
孕期約為16-18個月。每胎一子,出生時重量約為40-65公斤。斷奶期為兩個月到一年,出生后2-3年是比較不穩定的時間段。母白犀的性成熟期為4-5年,公白犀則需要10-12年。白犀的平均壽命一般為40-50年。

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非洲黑犀牛介绍

黑犀又叫尖吻犀,产于东部和南部的小范围地区。 黑犀体长3-3.7米,肩高1. 2-1.8米,重达11.5吨。黑犀的体色其实是灰色的,由于其经常在泥土中打滚而成黑色,它的皮厚无毛,常用稀泥保 护身体以防昆虫叮咬。在鼻骨的一个突起上长两只角,纵向排列,前面的角较长,最长可达1.2米。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上唇具卷绕性,在取食时能用来剥枝条上的叶子。它在泥中打滚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其不能出汗,需用此保持身体凉爽。
  黑犀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雄犀一般独自生活,并有一定势力范围,用尿来标记领域。 它们以树叶、灌丛、落地果实和杂草为食, 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出来觅食,每天至少要喝一次水。白天在树荫下休息,天气炎热时在泥水中滚来滚去。它们的视觉和嗅觉灵敏,但视力差。黑犀素有脾气不好的恶名, 有时会攻击车辆和人。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雄性虽然是独居,但在一个水塘相遇时却能相互容忍,但有时也会对后来者进行驱逐,驱逐方式是大声喷鼻和用脚掌拍打地面。雄性之间是很少相互接触的。黑犀全年均可繁殖,孕期为440-470天。
中文学名:黑犀
中文目名:奇蹄目
中文科名:犀科
中文属名:黑犀属
中文俗名:非洲双角犀、尖吻犀
拉丁文名:Diceros bicornis
英文名:Black rhinocero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是分布最广、现存最多的一种,现存2600头。现产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北至苏丹东北部,西至尼日利亚东北部。栖息在丛林地带。体长3-3.75米,尾长约70厘米,肩高1.4-1.5米,体重1-1.8吨。与白犀比较,黑犀头较小,上唇尖,能伸缩,跑时尾下垂,全身暗黄棕色。黑犀栖息于森林与草地的过渡区,一般在茂密的多棘灌丛或刺槐灌丛地区.黑犀对水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水源是影响黑犀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主要食木本植物的嫩枝叶,特别喜食金合欢,也食野果,偶尔食青草.很少群居,也无领域,但幼犀常跟随母一起活动,直至母犀再次产仔时才离开.视觉较差,听觉和嗅觉叫灵敏.交配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妊娠期将近一年半,每胎一仔.哺乳期长达2年.人工饲养下,寿命可达45年。黑犀素有脾气不好的恶名,虽然可能有些夸大,但它的脾气确实难以预料,有时会攻击车辆、人和营火。短距离奔跑时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指名亚种(D.b bicornis Linnaeus);索马里亚种(D.b somaliensis Somali blach rhinoceros Potocki)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西部亚种(D.b longipes);东部亚种(D.b michaeli);中南亚种(D.b minor)。

2009年5月19日星期二

印度犀牛的分部范围

印度犀牛(学名Rhinoceros unicornis)目前主要分布在尼泊尔印度阿萨姆邦,栖息于草原森林喜马拉雅山附近,野外不足2500头,处于濒危状态。属于奇蹄目犀科犀属,与数量更为稀少的爪哇犀牛是近亲。印度犀牛奔跑时速可达55公里/小时,并且游泳技能优秀。印度犀牛的听觉和嗅觉都极佳,而视力相对较差。

外表特征
印度犀牛有巨大带摺叠的厚皮,银棕色皮肤。体表少毛,体型与非洲白犀牛大小相当,是现存第四大陆生动物。成年的公印度犀牛的体重较大,约为2200-3000千克(4,800-6,600磅),母印度犀牛大约为1600千克。印度犀牛身高为5.7-6.7英尺,体长可达13英尺。目前有记录的最大的印度犀牛大约有3500千克。犀牛角与人类的指甲相仿,是纯角质素,一般在6岁以后才逐渐长出。印度犀牛的角长一般为20-101厘米。

生长范围
印度犀牛在历史上曾经居住于巴基斯坦到缅甸的广大地区,甚至在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但由于人类居住地的扩大,分布范围大大收缩,目前只在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境内少量存在。历史上,托马斯·C·捷尔顿曾于1874年这样描写这种印度的哺乳动物:“这种巨大的犀牛居住于喜马拉雅山的尼泊尔山脚。它在西藏地区的东部比西部分布更为广泛,在阿萨姆(印度东北部一邦)是种群最为繁盛。” 繁殖
雄性的印度犀牛在九岁达到性成熟期,而雌性则在五岁就达到,一般在6-8岁产下第一胎。母犀牛在发情期发出叫声,以吸引公犀牛的注意,从而进行交配。公犀牛之间则通过打斗来决定交配权,由于他们使用锋利的牙齿进行决斗,因此往往可以造成致命的伤害。
孕期为16个月,断奶期为18个月。繁殖间歇期约为三年。小犀牛在出生后会与母亲共同相处好几年,等到新的犀牛出生后,母亲就会赶走年龄较大的孩子。

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

爪哇犀牛 子孙凋零

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威尔士 1934), 爪哇犀体重1500~2000 公斤之间,体长为2~4米,肩高1.5 ~1.7米。皮肤呈灰色,它喜欢栖息在低地雨林的水塘边,以树枝, 嫩叶和果子为食。尽管视力不佳,但也有敏锐的嗅觉和听力。过去爪哇犀和印度犀牛曾一度被认为是同一物种,事实上印度犀体形要大些, 它的皮肤折叠稍微有异与爪哇犀,相对来说爪哇犀皮肤更加光滑。
  爪哇犀牛喜欢独来独往。据说犀牛的幼仔很早就单独生活。爪哇犀牛是独角犀牛的一种,是印度犀牛的近亲,皮肤上有铠甲似的皱纹。大犀牛身长4米、高2米,重1.5吨—2吨。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十分清楚爪哇犀牛的习性,一个原因是爪哇犀牛数量少,另外一个原因是即使住在保护区中,犀牛仍然会选择人迹罕至的地方单独栖息。
  爪哇犀的濒危有二个主要原因:
  1:爪哇犀被大量偷猎(犀角被视为名贵中药,且在也门被雕刻为匕首把柄)
  2:爪哇犀栖息地的减少与破坏。
  由于大量捕杀,目前只分布在爪哇岛的Udjung Kulon 国家公园(数量50~60)和越南的Tien国家公园 ( 越南亚种,数量2~7),数量非常稀少。越南战争后,越南境内的爪哇犀被认为灭绝。前些年WWF在越南拍下了爪哇犀的照片,展示并证明了越南仍然存在爪哇犀,但专家估计全为雄性,如果估计正确,那么越南爪哇犀野外种群复兴的可能性将为0。或许会有1~2头未被拍下的雌性,但如果在这些年里它们被捕杀或死去,就能意味爪哇犀在越南境内分布的结束。
  而爪哇岛上的野生种群也可能因近亲繁殖的次数增而使幼犀先天缺陷增加或抵抗疾病能力低下,最终不能维持整个种群的延续。这个一直以来都高度濒危的物种能保留到今天也可以算是奇迹
  爪哇犀牛的的种群数量已经不足100头,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是低地森林生境缺乏.

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苏门答腊犀牛的数量急剧下降

苏门答腊犀牛的学名为"Dicerorhimus rumatrensis",它的其它俗名还有亚洲双角犀牛与长毛犀牛。它身高135厘米,身长240到315厘米,即4.5英尺高,8到10英尺长。曾经一度,它被认为是现存犀牛中最小的一种。长毛犀牛的俗名源于其厚厚皮肤上覆盖的红棕色粗毛。它全身的皮肤就象装甲钢板,而象柱子一样的双腿上也长满了粗壮的毛发与肌肉,再配上一个能翻卷的上唇与鼻子上高耸的双角,长毛犀牛的形象可谓极其惹人注目。 也许苏门答腊犀牛第一眼看上去非常可怕,但它其实是一种相当温顺的独居动物。它们只在黎明前进食与夜间外出,而且个个都是游泳好手。白天,它们总是悠哉悠哉地泡在池塘里,或者在泥浆中打滚。一头成年雄犀牛的习惯性活动范围平均为30平方公里,雌犀牛则为10到15平方公里。但也有一些研究报告显示,苏门答腊犀牛的活动具有季节性。它们会在雨季迁居到高地,然后在天气转凉后迁回雨林。不过,哪里的植被丰盛,哪里就会成为它们的新家。它们以嫩枝、树芽与水果为食,每天消耗的食物大约为50公斤。 在不受任何威胁的自然环境中,苏门答腊犀牛的平均寿命为35岁。雌犀牛的性成熟期是四岁,雄犀牛是七岁。雌犀牛的妊娠期约为400天,一胎只能生一个。小犀牛出生后约18个月断奶,它的犀牛角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长大。雌犀牛和雄犀牛的鼻子上都长有双角,长在前方的角比后一个角略大。雄犀牛的角按比例大于雌犀牛。某些专家认为,从进化的角度而言,苏门答腊犀牛是所有现存犀牛中最古老的一种。最新的调查估计苏门答腊犀牛的数量如今在400头到500头之间,零星分散在苏门答腊、西马来西亚、沙巴州和泰国。它们正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自然栖息地的消失与偷猎者的日益猖獗,苏门答腊犀牛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不容乐观。虽然这些幸存者大多数都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受着法律的保护,但这远远不够。人类正在尝试人工捕获犀牛并使它们杂交,目的是为了使这种动物恢复到足够的数量,然后再将它们重新安置或迁往其自然栖息地。不幸的是,这种尝试并不成功,一些专家认为杂交并不适用于苏门答腊犀牛的所有亚种。比如,婆罗州犀牛的基因密码与其它的苏门答腊犀牛有1%的差别,这点差别足以导致其杂交后代患有先天性的缺陷,说得再确切一点,专家们担心这1%的差别会使其后代的遗传密码破坏它们在大自然中的生存能力。总而言之,苏门答腊犀牛正面临一个可怕的命运,为了改变这一切,动物保护主义者已经奋斗了许多年。从非洲象到燕尾蝶,全球动物在二十一世纪的生存现状每天都在经受着巨大的挑战。在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努力下,人类也许能够扭转犀牛的种族灭绝大潮。

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犀牛ടെ诗篇

《那里的犀牛》
犀牛,即使你离它很近

也不要打算

去抚摸它

它在高处强壮并且孤单

好象从来没有移动过

而你,怎会知道它在想什么?

日光下,犀牛的盔甲发亮

象你脚下

洒满石子的大地它那尾巴,

每摆动一次

表示一秒钟已经过去,

在这炎热、无风的空气里
或许犀牛,早已发觉

你的存在

只是也和你一样

保持安静...

大雨将至

云朵相互挤压成为黑色

那树上的果子,就快被风吹掉了

犀牛,摇着尾巴

犀牛,转过头来

一副无比平和的样子

看着你

和你以外的世界

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犀牛稀牛须惜牛



很难说犀牛是一种招人喜欢的动物。犀牛那庞大的躯体、粗壮的双腿、粗糙无毛的皮肤、从鼻子上端向外伸出的两只粗短的角都给人一种史前动物的印象。从历史记载看,黑犀牛其实并不黑,而白犀牛其实也并不白。事实上,两种犀牛都是深灰色,只是黑犀牛比白犀牛肤色稍深而已。
  可悲的是,如今黑犀牛和白犀牛是非洲仅剩的两种犀牛,而且两者都有绝种之虞。实际上,黑犀牛比地球上其它任何一种大动物都减少得快。
   有时,体重超过一吨的犀牛非常具有攻击性。据说犀牛会向车辆或营火发起冲击,会用前角将人高高抛起。然而,犀牛的视力很差,全靠敏锐的听觉和嗅觉确定侵入者的位置。
   黑犀牛长有三只脚趾,属于奇蹄目哺乳动物,其身体的大部分重量都落在每只脚的中间脚趾上(这一点与马相同)。黑犀牛身高超过1.5 米,身长3米左右,尾巴短,末端有毛。与鹿角不同的是,犀牛角并非由骨头构成,而是由紧密的细小角蛋白纤维构成。犀牛角与从皮肤长出的指甲和蹄相似。
  
20世纪初期,犀牛生活在广袤的土地上,其活动范围最北到苏丹,最西到尼日利亚。然而,据1994年进行的最新统计,在过去30年中,黑犀牛数量从30,000多只急剧下降到2,550只。目前,黑犀牛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南非、纳米比亚、肯尼亚和赞比亚。
  在过去,犀牛面临的威胁来自过量猎杀。而如今,偷猎者对犀牛的威胁更甚。由于远东地区需用犀牛角做制药材料,而中东地区则需犀牛角做匕首柄,犀牛因此被大量猎杀。
  通过设立禁猎区和提供特别保护,剩余犀牛数量的下降虽已得到遏制,但情况仍然很严峻。此外,虽然各国法律和国际法均充分保护黑犀牛,非法贸易仍禁而不止。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帮助非洲成立了一个“野生生物国际刑警组织”,即《禁止非法买卖野生动植物合作执法行动卢萨卡协定》。迄今,肯尼亚、莱索托、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共和国、赞比亚、埃塞俄比亚、斯威士兰和南非签署了该公约,以便减少并最终杜绝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
  
为了采取全球性行动以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了全世界涉及面最大的生物养护协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濒危物种公约》)。该公约于1973年通过,两年后正式成为一部国际法。
  迄今为止,已有150多个国家的政府批准了该公约。《濒危物种公约》为35,000个动植物种提供程度不一的保护,其中主要取决于物种在野生状态下的情况和国际贸易对物种可能产生的影响。公约禁止国际上从事濒危物种的商业性交易,如濒临绝种的猎豹、老虎、大猩猩、龟类、猛禽等。此外,公约也同样保护其它非濒危物种,因为如不对国际动植物贸易进行严格管制,可能导致这些物种面临绝种的危险。

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台湾小朋友丁丁的宝贝收藏——犀牛

丁丁的寶貝蒐藏—犀牛(Rhinoceroses)

我家哥哥三歲的時候最喜歡的動物是犀牛,很奇怪的喜好耶!!很少聽到小孩喜歡犀牛…我以為他搞不懂...但他很堅持!! 他說犀牛不一樣,它好可愛..頭上有角,真是漂亮!! 還說犀牛都住在大地上….灰色配土色,加起來很好看!! 他喜歡土黃色…是大地的顏色!

四歲時喜歡穿山甲等鱗片動物 ,但最喜歡仍是犀牛, 因為他說犀牛很溫和但發起脾氣不得了!!簡直和他一樣...他開始畫出可愛的犀牛圖樣!

到五歲時,開始喜歡恐龍!! 各種恐龍的中英文名稱都倒背如流!!但是最愛的還是—犀牛, 因為他說犀牛是草食性動物和他一樣不吃肉.....,真是給自己的偏食了個找理由!

六歲時開始閱讀犀牛的各類知識...也懂得蒐集犀牛的作品~ 到現在~八歲了!!犀牛還是他的最愛~

他想和大家分享他的蒐藏!!


(1)這是塑膠犀牛玩具!! 有媽媽犀還有baby犀!!


(2)這是我五歲生日時,外公買給我的瓷器犀牛~很漂亮...因為很像盔甲犀牛喔!!


(3)這是爸爸在動物園買的,4D組合犀牛!是一隻長毛犀,在古生物時代的動物!


(4)這是祕魯實心陶,角及腳的部分是磁器貼上去,媽媽覺得很可愛的~


(5) 這是犀牛旋轉音樂玲~很好聽喔!! 她是.....一隻犀牛小姐因為穿裙子!


(6) 這是我的犀牛相框~


(7)這是南美洲的布製犀牛沙包~我最喜歡的一隻~


(8)非洲的實心木雕刻的大小犀牛!


(9)英國的古典犀牛圖樣的骨瓷杯~


(10)爸爸在日本買的犀牛高爾夫球球套!


(11)爸爸在美國買的犀牛玩偶!是我每天睡覺一定要抱的!! 她叫ㄅㄨˇ ㄅㄨˊ犀牛!!注意~She is a lady Rhino...媽媽常搞錯說是He...,因為爸比買回來時,她身上有一個大蝴蝶結,我知道她是女生!


(12) 犀牛繪本蒐藏!


(13)一個親親--主角是一隻土黃色的犀牛!媽媽說這本書是在講要學習"勇敢與人表達自己的需求!"


(14)這是我小時候偷偷在我房間門後的牆壁上畫的一隻小犀牛!它叫 "噗噗犀牛"!媽媽發現沒有罵...說在還好畫在門後面不會被爸爸發現!


(15)這是上次我腸胃炎住院時,在醫院無聊時畫的!!另一張被護士阿姨拿走~


(16)這件是媽媽從美國帶回來犀牛的衣服...媽媽說這個牌子Logo就是犀牛!
將來,我長大也可以設計犀牛的圖樣和產品賺錢!!!哈哈~媽媽三句不離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