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星期三

卡斯特罗与犀牛



古巴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着古巴与“超级邻居”美国长期抗衡,他很喜欢“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首诗的意境。他说:“这些年,我一直面对死亡的威胁。敌人尊敬那些不惧怕他们的人,那些敢于挑战他们的人。”卡斯特罗总是穿着一身橄榄绿军装,一直给人强硬的印象。然而,这位世人眼中的“铁汉”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卡斯特罗还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讲故事。“麻”死犀牛的事儿,他每次讲起来还心疼不已。那年,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动物园搬迁,所有动物搭乘汽车转移,没想到,一头犀牛从车上溜走,跑进了哈瓦那一个居民区,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卡斯特罗听说后,亲自赶到现场,正在众人准备用麻醉枪击倒犀牛时,他决定亲自上阵。从没有打过犀牛的卡斯特罗一枪击中犀牛后背,结果毫无反应。动物园管理人员告诉他,犀牛后背的皮是最厚的,一般子弹无法穿透。卡斯特罗再次端起麻醉枪,一枪击中犀牛前腿,犀牛应声倒地。不料,犀牛被运到目的地后,人们用了各种办法都没法弄醒它。原来,麻醉师考虑到小剂量麻醉剂不一定能制服犀牛,担心它中枪后使起蛮力伤到众人和“总司令”,所以加大了麻醉剂量。结果,不小心把犀牛“麻”死了。卡斯特罗为此非常难过。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工地挖出万年前犀牛牙齿化石





2008年10月17日,石家庄,一工地地下挖出一排大型动物牙齿化石。
  2008年10月17日,石家庄一建筑工地上,工人在深约十米的地下挖出一排大型动物牙齿化石。经专家初步判断,化石所属物种为犀牛,其所属的动物生存在万年以前。
  
石市南小街与自强路交叉口附近一建筑工地,几名工人在该工地约十米深的地下发现大型动物牙齿化石。化石的主体为一个长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的深黄色石块。该弧形石块的内侧,两颗动物牙齿镶嵌其中。每颗牙齿纵向长度约8厘米,横向长度约6厘米,宽约3厘米。牙齿的一半裸露在石块外部,另一半嵌入石块内。裸露部分呈现出类似普通动物牙齿的乳白色、半透明骨质,另一半呈灰白色,纹路、质感与石头无异。
  
“当时我们正在休息,忽然发现沙土里露着两颗牙齿。”建筑工人李星所指的位置,距坑底约两米高,距地面约十米,在沙层与粘土层之间。
  
专家初判为犀牛牙齿化石,“这么大的牙齿看上去根本不像是普通动物的。”李星与其工友们纷纷猜测这牙齿化石是什么动物的。对此,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李培菊教授对部分牙齿化石和照片进行分析后指出,根据现有资料判断,此化石应是犀牛牙齿连同下颚的化石。从化石的质地分析,其所属的动物生存在万年以前。李培菊说,犀牛牙齿与其他动物牙齿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咀嚼面呈现出一个较规则的“W”形凹槽,而其他相似形状动物牙齿的咀嚼面并没有这样规则。“犀牛化石在石家庄范围内并不多见。”李培菊说,动物化石对于古代地貌、气候环境、生物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但从发现的化石数量分析,牙齿出土位置可能不是动物的死亡地点。

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犀牛夫妻将定居长沙生态动物园


世界第二大陆生动物犀牛,有望今年年底以前到中国长沙生态动物园落户。位于生态动物园步行区东南角的别具一格的犀牛馆全面建成。生态动物园计划引进雌雄两头犀牛,游人透过落地玻璃可近距离观赏憨态可掬的犀牛。


犀牛馆总面积为419米,共分为内室与外室、外廊三部分。生态动物园指挥部相关专家介绍,犀牛馆内室为双廊平面形式,外廊为游人观赏区。内室每头犀牛单独饲养,每间笼舍面积48平方米。外室为犀牛室外活动场,面积1600平方米。采用栏杆、壕沟、电网相结合的方式隔离。
  “犀牛脚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角长在鼻子上,犀牛的皮肤虽很坚硬,但其褶缝里的皮肤十分娇嫩。”相关专家介绍,犀牛是世界第二大陆生动物,因为人类的大肆捕杀,犀牛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目前被列为国际保护动物。
  
犀牛寿命可达50年以上,引进雌雄一对犀牛,就是希望这对尊贵的客人在生态动物园能够繁殖后代。
  另外,长沙生态动物园内,中南地区最大的鸵鸟袋鼠园昨天正式动工建设。今后,鸵鸟袋鼠园将引进数十只鸵鸟和袋鼠。

2009年6月8日星期一

匈牙利人工授精犀牛诞生


一头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孕育的犀牛近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动物园诞生,英国首例靠人工授精怀孕的母犀牛也在2009年生产。研究人员说,动物通过人工授精繁衍后代,有助拯救濒临灭绝物种。  

新出生犀牛 
 
在布达佩斯动物园诞生的人工授精犀牛经已出生,雄性,体重45公斤,健康状况良好。动物园暂时还没有给它取名。  
小犀牛的母亲是名为“露露”的雌性犀牛,父亲是名为“辛巴”的雄性犀牛。“辛巴”来自科尔切斯特动物园,今年38岁。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项人工培育犀牛计划由德国莱布尼茨动物园与野生动物研究所与欧洲几家动物园的研究小组共同实施。  
研究人员先从“辛巴”体内取出精子,把精子冷冻在液态氮中。之后用人工授精方式,成功孕育小犀牛。  

护物种犀牛 
 
来自莱布尼茨动物园与野生动物研究所的罗伯特·埃梅斯博士参与了人工培育犀牛计划。他认为,人工授精动物技术有助于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  
他以北方白犀牛为例,说这种动物现存数量极少,目前全世界仅有三四头生活在野外,8头生活在动物园。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可以增加这种濒临灭绝动物的数量。  
“将来,专家可以麻醉野生公牛后,收集它们的精子。精子冷冻后可供世界各地动物园里的母牛繁衍后代,”他说。  
鲍勃·米拉尔是“培育珍稀非洲动物研究所”创办人。他计划与英国爱丁堡动物园合作,利用包括人工授精在内的新技术保护濒危动物品种,如非洲野狗、埃塞俄比亚狼和侏儒河马。  
“我们对此感到兴奋,认为这方法可,”他说。  

用人工授精 
 
世界上第一头人工授精白犀牛“莱拉”同样是在布达佩斯动物园诞生。“莱拉”2007年1月23日诞生,出生时体重58公斤。由于母亲没有喂养能力,它只能喝奶粉。  
其实,早在2004年,布达佩斯动物园兽医就已经开始与德国和奥地利专家合作,尝试用人工授精方式孕育犀牛,但最终失败。2005年,专家们再度尝试人工授精,成功孕育“莱拉”。  
英国专家也在去年成功为母犀牛“辛西亚”人工授精。“辛西亚”今年10岁,预计今年9月生产。

2009年6月5日星期五

时间在此凝固。。。。。。

贪婪的人类极其残忍猎杀动物,毫无疑问,如果动物
也有一种宗教的话,肯定会把魔鬼描绘成人的形状。





















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犀牛的哀歌











几千万年来,犀牛隆隆地踏过广袤的大地,悠然地漫步于平原和森林。它们个子矮胖,肌肉健壮,长着粗壮的腿,胸脯宽厚,是动物原始力量的完美体现,也是地球上最早的哺乳动物之一。 犀牛是独居的动物,各自都有一定的地盘。因为地盘难免重叠,它们会不断标明自己的活动范围。方法是在自己的领地里遍撒尿液或粪便,借此散布自己的气味。
它们的体表似乎披了一层盔甲,使人想到坦克的形象,其无法抵抗的攻击又使人想到机车的形象。它能够跑得和马一样快,可以达到每小时约56千米。但犀牛的性情不似外表,它爱好和平,遇到入侵者也很少加以攻击。犀牛是食草动物,它们用有力的嘴唇,撕卷下刺槐灌木和其他丛生植物的叶子。
犀牛虽然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视力却很差,得靠牛椋鸟帮忙,担任警戒作用。在非洲一些地方,牛椋鸟被称为askari wa kifaru,意思是“犀牛的警察”。这些娇小的警卫一发出警告,犀牛便立即逃跑。但因生性好奇又近视,犀牛常常被盗猎者模仿的叫声诱出树林,因此丧命。
犀牛的寿命相对而言是很长的,比如非洲犀牛为40年,这意味着基因的退化发生得也会相对迟缓。这是保护的有利因素。但是他们产的幼崽也相对较少,比如,非洲犀牛每二三年才产—个,这就意味着一旦其总数减少,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犀牛角引发灭绝
几百多年前,数以百万的犀牛还在亚洲和非洲漫游。它们少有天敌,但现在有了,就是人类。
100多年来,人类的活动严重削减了犀牛的数量,盗猎像癌症一样蔓延,许多国家犀牛灭绝。目前全球只剩约1万头这种强大的动物了——在过去的20年里总数下降了80%多。科学家说犀牛作为一种野生动物的无拘无束的日子可能屈指可数了。 盗猎者的目的就是犀牛的角——犀牛的防御武器以及搜寻食物时翻土的工具。真是造化弄人,犀牛为了生存而演化出来的这个器官,最终却导致它们几乎灭绝了。
几千年来,犀牛角粉一直是珍贵的商品。古老的东方传统视之为退烧药,不可缺少的万灵药。早在16世纪,中国医学的一部百科经典就推荐犀牛角粉:“凡犀入药,有黑白两种,以黑者为胜,角尖又胜”。而且民间一直流传着犀牛角有很好的壮阳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上述说法极不科学。犀牛角坚硬如骨,成分却是角蛋白纤维,和人的手指甲一样,根本不含激素(男性荷尔蒙),又怎能壮阳?
在中东,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象征男子气概,他们将犀牛角制成剑柄,以显示自己的地位。犀牛角剑柄经过打磨发出琥珀般的乳白色光泽。一把精致的古剑柄可以卖到1.5万美元。
也门的山纳是犀牛角剑柄的主要生产地。科学家估计世界上50%的犀牛角被运到山纳制成了短剑的剑柄。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明文禁止犀牛角交易。但因为有利可图,不法分子的盗猎活动及地下交易业务仍十分猖獗。黑市上每千克犀牛角粉价格高达1.5万美元。
4000万年进化毁于一旦
犀牛曾经有30余种,而今只剩下5种,都陷入危境。
亚洲的爪哇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已濒临灭绝,估计苏门答腊犀牛总数约700头,而爪哇犀牛只有不到60头。
印度犀牛的总数在19世纪由于猎杀运动而急剧减少。最初是过度打猎加上农业扩张造成的栖息地的破坏,使印度犀牛数量降低。但政府进行了有力的保护措施,印度犀牛从20世纪初的濒临灭绝恢复到今天约有2000头的数量。最近的研究已经发现该物种的基因库仍然保持健康,而且它正在被重新引进到尼泊尔的一些地区,因为它曾经从这些地区消失。
在非洲,猎杀犀牛就如同猎杀大象—样,由管理者严格控制,严格实行许可证管理,但是为了给人类定居和建立农场腾地方,犀牛被从广阔的地域赶走。另外,偷猎是造成犀牛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虽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禁止犀牛角的贸易,但时至今日这种贸易仍在继续。犀牛角和象牙不同,极易走私,而交易的市场又“极其分散”,使得终止犀牛角贸易的工作非常难做。
幸运的是,许多非洲国家意识到犀牛的危境,纷纷建立犀牛保护区,成功繁殖犀牛。近年来在非洲14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犀牛数目得以缓慢回升。白犀牛从1895年约20头增加到近年的8749头。黑犀牛于20世纪60至80年代期间遭到严重猎杀,数量由6.5万头锐减至1995年的2400头。在20世纪末的最后5年,黑犀牛的数目得以回升。目前,全世界的黑犀牛的数目有2700头左右。
然而,盗猎的危机仍然笼罩大部分境内有犀牛的国家。而极不协调的是,在非洲,看护保护区的人员因为工资低、危险大,士气低落。他们面对的是老练的杀手,这些杀手拥有先进的自动步枪,并且通过猎杀犀牛而完善了自己的技术。但是看护人员的武器要落后得多,并且人手较少。偷猎者可以穿过漫长的疏于守备的边界,杀死犀牛,割下犀牛角,然后消失掉。他们也可以扎营,在公园里打猎几个月后,再拖着他们的战利品扬长而去。
现在,大部分的犀牛已经进入了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真正的野生犀牛已经很少了。日益增强的建立保护区的努力被认为是保护犀牛的最后一招,其目标是使犀牛在将来某一天可以完全自由地生存。但考虑到人类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愈演愈烈,这在目前被认为是一个不确定的前景。
4500万年的自然过程,在进化上的百万分之一秒里就被人类破坏了。不过犀牛还是有救的,人们在犀牛即将灭绝的时候反省了。如果国际间加强合作,全力以赴对付盗猎之徒,犀牛几可确定能重获生机。但是杀犀牛的诱因,例如盗猎者、中间人与经销商的利益消除前,这场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
如果这场战争输了,犀牛将注定只是儿童图书里的一张图片,所画的动物曾经活过,但是已经一去不返了。

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犀牛的诗篇










《那里的犀牛》
犀牛,即使你离它很近
也不要打算
去抚摸它
它在高处
强壮并且孤单
好象从来没有移动过
而你,怎会知道
它在想什么?
日光下,犀牛的盔甲发亮
象你脚下
洒满石子的大地
它那尾巴,每摆动一次
表示一秒钟
已经过去,
在这炎热、无风的空气里
或许犀牛,早已发觉
你的存在
只是也和你一样
保持安静。。。。。。
大雨将至
云朵相互挤压成为黑色
那树上的果子,就快被风吹掉了
犀牛,摇着尾巴犀牛
犀牛,转过头来
一副无比平和的样子
看着你
和你以外的世界

2009年5月30日星期六

犀牛的进化图

尤因它兽

雷兽
  犀类是哺乳动物奇蹄目中的一类,所有的犀类基本上是腿短、体粗壮,在第三纪时已经在全球广泛地分布。最古老的犀牛化石是在始新世(距今5500-3600万年前)早期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作为犀牛的祖先与现代貘类的大小差不多,祖先的森林犀牛在欧洲曾广泛存在过,个体很小而且会奔跑。
 


巨犀
  大型的犀牛在渐新世(约距今3600-2500万年前)出现,其中之一就是最大陆生动物——巨犀,它体格健壮、高大,不仅腿长,而且颈也相对要长一些,体长约8米之多,身高达5米。在哺乳动物进化的历史上,曾以“巨人”的姿态独占一时,但辉煌的时光毕竟太短暂了。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渐新世早期,至中新世初期就已经全部灭绝了,持续了约3300多万年的历史。其中,现生亚洲的苏门达腊犀牛的祖先就是在那时出现的。


大唇犀
  中新世(距今2500-1200万年前)的后期,出现了单角犀牛的祖先,其后到了上新世后期(约300万年前)才有双角犀牛出现。目前,单角犀牛仅存爪哇犀牛和印度犀牛,均分布在亚洲;而双角犀牛有苏门达腊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现生的犀牛共是4属5种。在中新世以后出现的犀牛个体的大小与现代犀牛相接近。其中有下唇比上唇略大些的大唇犀,下颌有两颗大牙向前伸出,生活在沼泽地带,以水中的植物为食。
板齿犀

披毛犀
  另一类是以生活在第四纪的板齿犀、披毛犀为代表。板齿犀个体巨大,有5米长,身披厚甲,在额部生有大角,约2米长,牙齿的齿冠高,呈方柱状,草地上生活,在我国华北的更新世及欧洲等地曾有板齿犀生活;而披毛犀和猛犸象相似,巨大的身体及长着粗毛的厚皮可以抵御寒冷,长鼻上有一对巨角,前面一支最长可达1米,生活在寒冷地带。虽然这两种犀类较为特殊,但先后在不同的时期都已经灭绝了。
  白犀牛
黑犀牛
犀牛的进化
  在犀类的后代中,现仅残存有犀牛科的4属5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特别是分布在亚洲的犀牛,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亚洲的犀牛有单角的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和两只角、全身长毛的苏门答腊犀牛,其中最原始的苏门答腊犀牛。而印度犀牛是犀牛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爪哇犀牛要比印度犀牛小。因为它们的角可作为珍贵的中药材,因此被大量滥杀,数目正在日渐减少,尤其是属于祖先型的苏门答腊犀牛,几乎已完全见不到踪迹了。而分布在非洲的有白犀牛和黑犀牛两种,它们都是双角,白犀牛体型比黑犀牛大,白犀牛是现有犀牛中最进化的一种,在草原上由3-4头组成家庭族群,以草为主食,据说幼犀在食草之前的一段时期内,以吃父母的粪便来维持生计。黑犀牛喜欢居住在灌木丛中,单独生活,以小树枝及树叶为生。由于白犀牛和黑犀牛都喜欢吃草,所以它们的嘴的形态和马一样已变得十分扁平。

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对犀牛角的鉴别

鉴别犀牛角属于屠龙之术。学而无用武之地,现在全世界所有的犀牛角贸易都已经被禁止了,任何犀牛角的买卖都是非法的。一些合法的中药里面用的犀牛角,都是用角蛋白配制的人造犀角。因此劝你不要学习这种技术,还有,说犀牛角能够降低酒精含量也是无稽之谈。从化学的角度讲,犀牛角是由致密的角蛋白组成的,通俗的说,犀牛角和指甲、头发没有本质区别,完全不具有吸附酒精、与酒精反应或者催化酒精发生反应的能力。因此说酒经过犀牛角处理会降低究竟含量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至于酒的口感变化,很有可能是孳生在犀牛角里的犀牛的鼻屎融解在酒里造成的。
在整个中东和远东地区,用犀牛角治病由来已久,它被人们誉为“灵丹妙药”。犀牛角被研磨成粉末后,具有治疗阳萎的功效,可以壮阳。还说可治疗呕吐、水痘等多种疾病。在中东,犀牛角是青年小伙子传统 的自卫、御敌武器和随身装饰品。据称,一把精制牛角匕首,竟价值一万二千美元。正因为此,犀牛在近百年来曾遭受大规模捕杀,有些品种几近绝迹。据说,爪哇犀只剩下100只了。生物学家曾大声疾呼,保护这珍贵的动物资源;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也规定:捕杀犀牛是犯法的。这样作正是为了更多地繁殖犀牛,让犀牛为人类服务。







被盗猎者砍去角而死的犀牛

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神奇的犀牛定律

犀牛并非一种特别聪敏的动物。它是世上最后一种来自史前时代、全身覆盖着装甲车外壳般沉重表皮的四足动物。如果按照进化论和自然选择过程,它本该属于被淘汰的那种。然而现在它却依然存在。是什么原因呢?这要得益于犀牛“一根筋”的思维模式。只要它察觉到一个目标,就会立即做出一个反应———向前冲。这时,它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次冲锋,只有当目标被打倒或者从它眼前消失时,这次冲锋才宣告结束。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犀牛定律”。 犀牛定律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著名政治家邱吉尔有一篇“坚持不懈,直到成功”的精彩演讲,形象地阐述了“犀牛定律”。虽然他的目标并不是始终如一———甚至会有一些错误的目标,但是在他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根筋”的态度总是始终如一。《圣经》中《出埃及记》所描述的摩西的故事也是该定律的验证,而在关于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和波斯帝国灭亡的记载中,以及凯撒大帝征服高卢的史诗般的描述中,“犀牛定律”更是频频可见。 这个定律还能适用到以创新活动和竞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领域。当一个企业家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目标时,他应该立即抛开脑海中所有其他的顾虑,积极调动起一切资源,全力以赴地向那个目标发起冲锋,直到目标被牢牢把握,产生出理想中的效益。 营销界著名的“把斧子卖给布什总统”案例,就说明了“犀牛定律”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将斧子成功卖给布什的乔治·赫伯特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信心。 乔治·赫伯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现在该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由此可见,“犀牛定律”的价值在重大时刻尤其能够得以彰显,特别是在应对中外同业的市场竞争中,该定律更能体现出一家机构、一个组织、一个人的实际执行能力。只要方向是对的,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向这个目标发起冲锋,直到目标达成。

2009年5月23日星期六

非洲白犀牛的特征

白犀(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又名白犀牛、方吻犀,是现存五种犀牛中个头最大的,体形仅次于大象,共有两个亚种。其中北方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中部的乌干达尼罗河上游,目前極度濒临灭绝。南方亚种主要分布于南非,种群情况较好,約有11,600頭,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犀牛。
白犀的名字一直以来是一个误解,事实上白犀的身体颜色与黑犀没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比较大的体型,和宽大的嘴唇。

外表特徵
白犀的身體和頭都很大,脖子較短,胸寬。成年白犀的肩高150-185釐米,身長3.35-4.2米,體重在1800-3000公斤之間,最高紀錄可達3600公斤,因此白犀有“犀牛王”之称。白犀的鼻梁上长着两只奇特的角,前角长而向后弯,一般长度在80—100釐米之间,最长纪录超过150釐米,后角长度一般在50厘米以下。白犀的背有一個突起,以支撐其龐大的身軀,每條腿都有三個腳趾,顔色為黃褐色或淺灰色。只有耳廓邊緣和尾巴上長有少量毛。
白犀的耳朵可以自由轉動,可以聽到許多聲音,不過它們更依賴于發達的嗅覺,其嗅覺系統比整個大腦的容積還要大。

習性
白犀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主要以草為食。一天中一半時間用於進食,三分之一的時間休息,剩下的時間則做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犀牛一樣,它們也喜歡呆在泥漿中,以降低身體的溫度。

在泥漿地裏的白犀
白犀以群居爲主,它們會組成最多可達14頭犀牛的群體,其中主要是母犀牛,未成年的公白犀會聚集在一起,跟著一頭成年母白犀生活,公白犀則基本是獨居,以糞便和尿液劃分領域。只在交配的時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白犀會一起生活2-3天甚至幾周。

繁殖
孕期約為16-18個月。每胎一子,出生時重量約為40-65公斤。斷奶期為兩個月到一年,出生后2-3年是比較不穩定的時間段。母白犀的性成熟期為4-5年,公白犀則需要10-12年。白犀的平均壽命一般為40-50年。

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非洲黑犀牛介绍

黑犀又叫尖吻犀,产于东部和南部的小范围地区。 黑犀体长3-3.7米,肩高1. 2-1.8米,重达11.5吨。黑犀的体色其实是灰色的,由于其经常在泥土中打滚而成黑色,它的皮厚无毛,常用稀泥保 护身体以防昆虫叮咬。在鼻骨的一个突起上长两只角,纵向排列,前面的角较长,最长可达1.2米。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上唇具卷绕性,在取食时能用来剥枝条上的叶子。它在泥中打滚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其不能出汗,需用此保持身体凉爽。
  黑犀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雄犀一般独自生活,并有一定势力范围,用尿来标记领域。 它们以树叶、灌丛、落地果实和杂草为食, 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出来觅食,每天至少要喝一次水。白天在树荫下休息,天气炎热时在泥水中滚来滚去。它们的视觉和嗅觉灵敏,但视力差。黑犀素有脾气不好的恶名, 有时会攻击车辆和人。它们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雄性虽然是独居,但在一个水塘相遇时却能相互容忍,但有时也会对后来者进行驱逐,驱逐方式是大声喷鼻和用脚掌拍打地面。雄性之间是很少相互接触的。黑犀全年均可繁殖,孕期为440-470天。
中文学名:黑犀
中文目名:奇蹄目
中文科名:犀科
中文属名:黑犀属
中文俗名:非洲双角犀、尖吻犀
拉丁文名:Diceros bicornis
英文名:Black rhinocero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是分布最广、现存最多的一种,现存2600头。现产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北至苏丹东北部,西至尼日利亚东北部。栖息在丛林地带。体长3-3.75米,尾长约70厘米,肩高1.4-1.5米,体重1-1.8吨。与白犀比较,黑犀头较小,上唇尖,能伸缩,跑时尾下垂,全身暗黄棕色。黑犀栖息于森林与草地的过渡区,一般在茂密的多棘灌丛或刺槐灌丛地区.黑犀对水的依赖性很强,因此水源是影响黑犀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主要食木本植物的嫩枝叶,特别喜食金合欢,也食野果,偶尔食青草.很少群居,也无领域,但幼犀常跟随母一起活动,直至母犀再次产仔时才离开.视觉较差,听觉和嗅觉叫灵敏.交配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妊娠期将近一年半,每胎一仔.哺乳期长达2年.人工饲养下,寿命可达45年。黑犀素有脾气不好的恶名,虽然可能有些夸大,但它的脾气确实难以预料,有时会攻击车辆、人和营火。短距离奔跑时速度可达每小时45公里。指名亚种(D.b bicornis Linnaeus);索马里亚种(D.b somaliensis Somali blach rhinoceros Potocki)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西部亚种(D.b longipes);东部亚种(D.b michaeli);中南亚种(D.b minor)。